吉利爾斯,1916年出生於烏克蘭。
年輕的吉利爾斯技巧精湛,演奏的音樂火花四射,晚年的他,演奏風格反倒走向內省與理性.
吉利爾斯(Emil Gilels)延續十年的貝多芬奏鳴曲全集錄音計畫,終究還是留下五首未完成的遺憾。
第十四號 月光
題贈給朱麗葉塔的鋼琴奏鳴曲。起初只題作「幻想曲風奏鳴曲」
後因詩人雷斯達布在文字上的渲染,才出現「月光曲」的別稱。
亦相傳著一段唯美的月光曲的故事。
據說一天,貝多芬經過一幢簡陋的木屋,傳來他寫的鋼琴奏鳴曲。
他非常驚訝,在這樣貧苦的人家,竟有人彈這樣艱深的樂曲。
貝多芬在門外大為感動,敲門進去;在暗淡的燭光下,看到一個皮匠在角落做鞋,
而一架舊鋼琴前則坐著一個盲少女。貝多芬隨即坐在琴椅上,彈出少女剛才所彈的樂曲。
美妙動聽精彩的演奏,使盲少女感動的熱淚盈眶。
當兄妹兩人明白這位不速之客就是他們敬仰的貝多芬時,是欣喜若狂!
當這首曲子奏完後,少女熱切地懇求貝多芬再彈一曲。
皎潔的月光從窗口射進一道銀光,這樣如夢的時刻,貝多芬腦海中,一連串的曲調像泉水般湧現。
開始時,彷彿明月冉冉上升,將銀光撒在粼粼湖上。
第二段裡,曲調輕快活躍起來,好像淘氣的精靈在月光下嬉戲漫舞。
最後樂曲激烈狂熱。
當琴聲戛然停止,兄妹從醉夢中清醒,已不見貝多芬的蹤影。
原來他一彈完,很快飛奔回去,把剛才彈過的樂曲記在五線譜上,
這首舉世聞名的「月光曲」就此誕生。
吉利爾斯的演奏第一樂章表現就已十分令人驚豔!
那不可思議的左手技巧,令人感受到月光映照山光水色湖上粼粼舞動的說服力。
可謂是印象派的始祖。
第八號 悲愴
這個形容詞是貝多芬自己寫上去的。
他的32奏鳴曲中,只有這和op.81a“告別”是自己加上標題的。
1796年至1800年間,耳聾已開始它貝多芬的酷刑。
題目“悲愴”,隱藏著生命的磨難,流露出內心的痛苦。
但音樂的本體,更多的是對不幸命運的“挑戰”和抗爭。
第一樂章重板的引子充滿悲劇氣氛,雄辯的語調,對命運的激憤之情使聽者熱血沸騰。
悲愴中最深處積聚的力量,終於爆發了出來。
音與音之間急速的推進,一浪接一浪地沒有間歇,使我們時時感到命運的脅迫,以及對命運的抗爭。
第二樂章溫馨抒情。憂鬱和不安從小調開始,經過發展,結束在大調上,
然後再進行到柔和的主題中。希望陽光終會溫暖人心。
第三樂章是回旋奏鳴曲式,主題明快歡笑,讓人領略到自信和瀟洒。
貝多芬在音樂中告訴我們,在精神上他是勝利者。
[1]1.Emil Gilels – Erinnerungen,網址為:http://www.emil-gilels.com/。
Gilels在1957年彈奏的熱情奏鳴曲
http://video.yahoo.com/watch/1647484
錄音品質: 7/10 感動指數: 9/10 輕鬆愉悅度: 8/10
留言列表